双旦礼遇现全面招商,热烈欢迎!028-68098009
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新闻
寒潮天气防好5种病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22-11-29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553
   1.呼吸内科医生——防哮喘、慢阻肺
 
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朱晓莉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,冷空气刺激后气道免疫力下降,功能受损,继而气道反应性增高,引起咳嗽、胸闷甚至哮喘、呼吸困难等。
 
  因此,气温骤降时有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。体质弱的人寒冷天气最好减少出门,出门时可以戴口罩,增加衣服,重视头部、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。
 
  2.消化内科医生——“老胃病”易发作
 
  天气转凉的时候就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陆枫林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,因为低温的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,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,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、胃溃疡、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。
 
  本身有胃病的人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,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,防止腹部受凉。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暖胃养胃,多喝些热水,少吃冷食,按时吃饭。
 
  3.心内科医生——防心梗、心绞痛
 
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汤成春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,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,特别是寒冷天气。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,出现急性心肌缺血,诱发心绞痛,甚至心肌梗死。
 
  天气转冷,户外活动减少,血液黏稠度增加,容易形成血栓,诱发心梗。气温骤降,血管收缩,血压升高,容易出现心肌缺血,这是秋冬季节引发心脏疾病的重要原因。
 
  4.神经内科医生——要防脑卒中
 
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郭怡菁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,冬季是脑梗的高发季节。气温骤降,昼夜温差悬殊,低气压、高湿度,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,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,使得血压骤然上升,脑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。③
 
  6.骨科医生——防骨折、防腰痛
 
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王宸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,冬天气温低,人的血管收缩,肌肉和韧带柔韧性较差,对关节的保护力度减弱,运动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关节损伤及骨折。寒冷刺激下,还有诱发腰痛、肌肉痉挛等。